
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体验,到过一座城市,记不住那里的风景,却忘不了当地的小吃。实际上,许多地方是以小吃扬名的。大连街的小吃又如何呢?这就要从大连人的饮食习惯说起了。
大连人绝大多数是山东人,饮食上自然以鲁系为主,特点是面食多、馅食多,饺子、包子、馅饼、锅贴、馄饨、面条之类,好处是连菜带饭、连汤带水,好吃又方便。百年前,天津街一带的老店在门前支起炭火炉子,架起大锅,又烙又蒸,吆喝着卖。专卖馄饨捎带烧饼的小贩挑着两头沉的担子走街串巷,起早贪黑。
上个世纪初,大连街上已有10万之众的苦力,大多无家口,一天三顿都靠街头小吃,或蹲站,触目皆是。那些干着扛麻袋包或拉洋车等重体力活的汉子,用两个馒头或烧饼夹住猪头肉狼吞虎咽。馒头也不是纯白面做的,是全面粉、苞米面、高粱面,甚至在苞米面里掺进橡子面。这样的伙食被称为“改善生活”,垫饥抗饿,但不经常有,出不了大力气或挣不到工钱的人是享受不起的。更多的人,更多的时候是早、晚就着咸菜喝苞米粥,尽量少吃干粮,一顿饭,几分钱。
解放初期,大连城市人口已逾80万,挂着4个幌子、相当于现今四星级的饭店多了起来,那可不是绝大多数市民能去的地方。市民上街,如果要吃点东西,还是直奔小吃而去,最普遍、最受欢迎的小吃是焖子。焖子历史悠久,为大连特有,算得上是大连的人文小吃,如今四五十岁的大连人,谁没吃过正宗的大连焖子呢?外出谋生者,思念家乡,焖子的滋味恐怕也会充盈在梦境中。焖子几乎与大连这座城市是同时诞生的,山东人闯关东,在大连周边地区广种高产的地瓜,由地瓜加工成淀粉,除了做粉条粉皮以外,就是掺上水,揉成团,像切豆腐那样切成许多啤酒瓶子盖那么大的方块,放在平底的油锅上煎烙,做出的焖子,外焦内嫩,盛在碗里,加进佐料,很合大连人的口味。焖子属于精细食品,雅俗共赏,最喜欢光顾的是女人和小孩。现在吃焖子基本上都用方便筷子夹,而多年前,人们还是用自己“窝”的铁丝去叉,叉起来的焖子和夹起来的焖子,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。
咸鱼饼子是大连街头小吃中的另一块招牌。大连三面环海,早期以捕鱼为生,为了早点靠岸卖出海货,渔民必须早出海,有一顿饭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,吃咸鱼饼子省事、方便。对一般市民来说,以前冬季新鲜蔬菜少,只有白菜萝卜,调剂菜肴时,经济实惠又随处可买的小鱼儿就成为家庭主妇的首选,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盐渍和晾晒一些咸鱼,咸鱼和苞米面饼子成为最佳组合,家中吃饭、外出带饭都少不了,渐渐走上街头,成为著名小吃。
有些小吃也很有名气。像硬如石块、抗咬抗饿又耐放的杠子头面饼,金州驴肉包,天津街的吊炉饼、狗不理包子、各种糯米食品、熏肉大饼,还有流动于街巷中的烤地瓜,还有豆浆、豆腐脑、油条、麻花,都是一些店里和街头都能做、店内和店外都能卖的、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吃。
后来,大连广纳天下客,也兼容了许多外来小吃,茶蛋和街头小亭中做出的煎饼裹鸡蛋成为最洁净、最方便实惠的小吃。新疆羊肉串这种烧烤小吃,加进大连特色的众多海味内容,使街头烧烤更加丰富和火爆,夜幕中,华灯下,大连人围坐在烧烤周围,呼朋唤友、高谈阔论,大吃烧烤、大口喝酒,尽显豪爽本色。烧烤的食物品种还有扩展之势,似乎引领着街头小吃的潮流,尤其是在夏季,有的烧烤摊几乎通宵达旦,吸引着众多的男女青年。

近年来,像台湾小丸子、武汉臭豆腐块、香港烤肠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南方精致小吃纷纷北进大连,小吃街上花样繁多,令人目不暇接,垂涎欲滴。这些外来小吃虽然别具风味引人品尝,但肯定替代不了大连的旧有小吃,大连人对本地的传统小吃还是情有独钟。
在大连,有的人靠经营小吃发家致富,干出了一番事业。有的小吃源远流长,百年不衰,必定会长久存在下去。有的小吃,像咸鱼饼子、焖子,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,在星级饭店中占有一席之地,只不过增加了一点点花样,本质并没有改变。外地人从大连街的小吃上,可以看出大连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个侧面,因为小吃也是一种文化。
大连海鲜有三大名吃,一曰“生吃海胆”。中间切开后,用小勺舀,沾辣根(芥末)吃,海胆的刺还在动,在仁义面前,请选择美味。二曰“海参两吃”,一吃是生拌香菜,口感有点涩,另一吃是做汤;三曰海肠炒韭菜,蹦脆又清爽。
大连本地人吃海鲜当然不会整日下馆子,菜市场一排排的生猛海鲜每天等着家家户户的菜篮子。偶尔闯入菜市场,讨问价格,真有买了自己做的渴望,可是有谁家的门可以敲呢,还是忍忍吧。

事实上,除了海鲜,还有一类让大连人常常惦记时时怀想每每光顾的去处,那就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烧烤。五四路是比较集中的烧烤一条街。鲜活的虾爬子(皮皮虾)来半斤,蛤蜊来一碟,黄花鱼来两条,大葱、黄瓜、萝卜沾酱来一盆,再要上三四个玉米饼子。服务生一铲碳火加上来,钩上铁丝的网罩,算是宣告桌位开张了。
吃烧烤最好就着冰啤酒,一串肉抹进嘴里,一杯沁凉沁凉的啤酒咕咚咕咚喝下肚,怎一个爽字了得。烧烤店里的顾客,平民化得很,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乐呵呵的,似乎过滤了所有光明或暧昧的追求、梦想、前程、小利、上司的褒贬、情人的揣摩,“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”……脑袋里怎么忽然冒出了徐志摩了,哪儿跟哪儿。 |